当前位置: 桥架 >> 桥架优势 >> 建筑弱电工程电话通信系统安装基本要求
一、设备及材料要求
(1)所有设备、材料应外观完整、附件齐全、不得有凹凸不平、油漆脱落等现象。
(2)所用设备及材料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产品应具有合格证和技术文件。
(3)电话电缆及电话导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相关技术文件。
(4)材料附件,如螺栓、垫圈等,应为镀锌材料。
二、电话组线箱及分线盒的安装规定
(1)电话线箱及分线盒的安装有明装和暗装,安装部位及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明装电话线箱及分线盒一般距地1.3~2.0m,暗装电话组线箱一般距地0.5~1.3m,暗装电话分线盒一般距地0.3m,潮湿场所1.0~1.3m。
(2)电话组线箱及分线盒无论明装、暗装,均应标记该箱的区线编号,箱盒的编号以及线序,应与图纸(样)上的编号一致,以便检修电话分线盒安装与热力管及强电插座的安装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
三、电话系统线、管的布线规定
当采用通信线缆竖井敷设方式时,电话、数据以及光缆等通信线缆不应与水管、燃气管、热力管等管道共用同一竖井。建筑物内通信配线电缆保护管,在地下层、首层和潮湿场所宜采用壁厚2mm以上的金属导管,在其他楼层、墙内和干燥场所,宜采用壁厚不小于1.5mm的金属导管。管内穿放电缆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宜为50%~60%,弯曲管的管径利用率宜为40%~50%。建筑物内敷设的通信配线电缆或用户电话线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内不宜与其他线缆混合布放,其布线线缆的总截面利用率宜为30%~50%。建筑物内通信线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1规定。
注:1.当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糟中,且平行长度不大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mm。
2.电话用户存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对绞电缆中一起使用。
3.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根不同的线槽、也可以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建筑物内电缆易采用全塑、阻燃型电话通信电缆,光缆易采用阻燃型通信光缆。通信电缆不宜与用户电话线合穿一根导管;电缆配线导管内不得合穿其他非通信电缆。建筑物内用户电话线,宜采用铜心线径为0.5mm或0.6mm的室内一对或多对电话线。
四、通信管道安装规定
(1)通信管道的路由和位置宜与高压电力管路、热力管、燃气管安排在不同路侧,并宜选择在建筑物多或通信业务需求量大的道路一侧。建筑群内地下通信管道的路由,宜选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绿化带及车行道下。
(2)各种材料的通信管道道顶至路面的埋深应符合表2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信管道应符合道路改建可能引起路面高程变化时,不影响管道的最小埋深要求。
2)通信管道宜避免敷设在冻土层及可能发生翻浆的土层内;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宜浅埋。
(3)地下通信管道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渗入管道内的流向人(手)孔。管道坡度宜为0.3%~0.4%;当室外道路已有坡度时,可利用其他势布置。地下通信管道与其他各类管道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的规定。
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通信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2.当通信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做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的两侧各加长2.0m。
3.与燃气管道交越处2.0m范围内,燃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做包封2.0m。
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诃减至0.15m。
五、通信电缆的敷设规定
(1)一个管道内宜布放一根通信电缆、当采用多孔高强塑料管(梅花管、格栅管、蜂窝管)时,可在每个子管内敷设一根线缆。
(2)室外直埋电缆的埋设深度宜为0.7~0.9m,并应在电缆上方加设专用保护板和设置电缆标志;直埋电缆在穿越沟渠、车行道路时、应穿保护管。
(3)一般通信电缆宜采用铜心线径为0.4~0.5mm的电缆,当有特殊通信要求时可采用铜芯线径为0.6mm的电缆。
(4)地下管道内敷设的通信电缆宜选用非填充型全塑电缆,不得采用金属铠装通信电缆。
(5)室外直埋通信电缆宜采用铜心全塑填充型钢带铠装电缆,在坡度大于30°或线缆可承受张力的地段,宜采用钢丝铠装电缆。
(6)直埋敷设的通信光缆,宜采用金属双层铠装护套通信光缆。
(7)一条通信光缆宜敷设在一个管道内;当管道直径远大于光缆外径时,应在原管道内一次敷足多根外径不小于32mm硅芯式塑料子管道;塑料子管道在各人(手)孔之间的管道内不应有接头,多根子管道的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道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宜大于光缆外径的1.5倍。
(8)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敷设过程中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敷设固定后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
六、室外电话线路的敷设
住宅小区和大型建筑群的布线宜釆用电缆管道敷设。
(1)确定管道的管孔数应按终期电缆条数及备用孔数。将电话线路引入管道,注意每处管孔数不宜少于两孔。组合硬塑料管应选用孔径50mm和90mm或孔径50mm和75mm的管。
(2)室外管道通常采用硬塑料管或混凝土管块,宜选用6孔(孔径90mm)管孔为基数进行混凝土管组合。
注意主干管道的孔径大于75mm;用作配线管道的孔径大于50mm。
(1)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双波纹塑料管或硬塑料管。
1)管道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与渗漏的排水系统相邻近。
2)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
3)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
(2)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
1)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有悬空跨度时。
2)需采用顶管施工方法穿越道路或铁路路基时°
3)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重时.
(3)埋设管道。埋深一般为0.8~1.2m。在穿越人行道、车行道时,最小埋深不得小于表4的规定。
(4)电缆管道埋设。电缆管道不宜与压力管道、热力管道等同设于道路的一侧。电话线路管道与其他各种管线及建筑物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和表5的规定。其中电车轨底交叉净距为1.0m,铁路轨底交叉净距为1.5m;每段管道一般不宜大于m,最长应不超过m,坡度应大于或等于4.0‰。
注:1.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煤气管、石油管交越时的间距可降低为0.15m。
2.对于杆路、拉线、孤立大树和高价建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大树指直径30cm及以下的树木。
3.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
(5)人(手)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手)孔位置应选择在管道分支点、建筑物引入点等处。在交叉路口、管道坡度较大的转折处或主要建筑物附近宜设置人(手)孔。人孔、手孔尺寸如图1所示,人孔、手孔内净高及容纳管道数量见表6。
图1通信人孔、手孔尺寸
(a)四通型人孔;(b)手孔
注:1.图中侧墙数据中括号外的数字为侧墙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的数据,括号内的数字为侧墙采用混凝土的数据。
2.图中人孔、手孔内部括号外的数字为小号人孔、手孔的数据,括号内的数字为大号人孔、手孔的数据。
2)人(手)孔间的距离不宜超过m。
人孔型式应根据终期管群容量大小确定。综合月前通信管道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人(手)孔型号的选择宜按下列孔数选择。
3)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6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12孔容量时,宜选用手孔。
4)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12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24孔容量时,宜选用小号人孔。
5)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24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36孔容量时,宜选用中号人孔。
6)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48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72孔容量时,宜选用大号人孔。
7)人(手)孔型式按表7的规定选用。
(6)这样可避免建筑物沉降或承重不同而对电话线路产生外力影响,使电话电缆外护套受伤,引入管道发生错口。
(7)引入管道穿越墙壁,为了防止污水或有害气体由管孔中进入高层建筑内部,应采取防水和堵气措施。防水措施除采用密闭性能好的钢管等管材外,还应将引入管道由室内向室外稍倾斜铺设,以防水流入室内。堵气措施通常是对已占用管孔的电缆四周用环氧树脂等填充剂堵塞对空闲管孔先用麻丝等堵口,再用防水水泥浆堵封严密,使外界有害气体无隙可入。
(8)埋设电缆穿越车行道,加钢管或铸铁管等保护,在设计穿管保护时应将管径规格增大一级选择,并留一至二条备用管直埋电缆不得直接埋入室内如需引入建筑物内分线设备时,应换接或釆取非铠装方法穿管引入如引至分线设备的距离在10m以内时,则可将铠装层脱去后穿管引入。
七、室内电话线路的敷设
(1)室内电话线路应根据工程的要求,采用明嗷、暗敷、线槽敷设方式室内配线宜采川全塑电活电缆和一般塑料线.室内配线应避免穿越沉降缝,不应穿越易燃、易爆、高温、高电压、高潮湿及有较强震动的地段或房间,若不可避免时,应釆取保护措施电缆、电线穿管的选择和管子利用率的确定见表8。
注:1.管子拐弯不宜超过两个弯头,其弯头角度不得小于90°,有弯头的管段长如超过20m时,应加管线过路盒。
2.直线管段长一般以30m为宜,超过30m时,应加管线过路盒。
3.配线电缆和用户线不应同穿一条管子。
4.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管内穿放平肖导线时的数值。
(2)保护设置。由电话分线箱、过路箱至电话出线口间的电话线路保护管,最小标称管径不小于15mm,最大标称管径应不大于25mm。一根保护管最多布放6对电话线,当布放电话线多于6对时应增加管路数量。
注意有特殊屏蔽要求的电缆或电话线,应穿钢管敷设,并将钢管接地。
(3)室内暗敷管线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9的规定:
注:1.会中防雷引下线应尽量避免交越,交越距离为墙壁电缆敷设高度小于6m时数据。墙壁电缆与防雷引下线交义时,应加保护装置。
2.墙壁电缆在易受电磁干扰影响的场合敷设时,应加钢管保护,钢管做良好接地。
(4)建筑物室内配线。
1)区域应按楼层划分,特殊情况下个别用户线可跨越两个楼层。
2)配线区域内分线箱(盒)应位于负荷中心,容量应不大于50对。
3)配线区域内应采用直接配线为主,特殊情况下部分用户可采用复接配线。
(5)室内分线设备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规定。
1)与高压线路接近或靠近雷击危险地区,明线或架空电缆从室外引入室内时,电缆交接箱或分线盒等应装设保安装置。
2)分线箱(盒)暗设时,一般应预留墙洞。墙洞大小应按分线箱尺寸留有一定的余量,即墙洞上、下边尺寸增加20~30mm,左、右边尺寸增加10~20mm。
3)过路箱一般作暗配线时电缆管线的转接或接续用,箱内不应有其他管线穿过。
4)电话出线盒宜暗设,电话出线盒应是专用出线盒或插座,不得用其他插座代用。
5)引进建筑物的电缆如多于对时,可设置交接箱或电缆进线箱,装设地点应使进出线方便。
6)分线箱(盒)安装高度底边距地为0.5~1m,距话机出线盒为0.2~0.3m。
(6)设置引至各楼层上升电缆。如与其他管线(电力线等)合用竖井时,应各占一侧敷设顶在竖井内采用钢管敷线时,应预留1~2条备用管。通信电缆在竖井内宜采用封闭型电缆桥架或封闭线槽等架设方式。通信电缆应绑扎于电缆桥架梯铁或线槽内横铁上,以减少电缆自身承受的重力。
(7)室内配线电缆敷设特殊情况下需要作横向敷设时,电缆容量以不超过50对为宜。配线电缆在竖井内作纵向敷设时,以不大于对为宜。
(8)埋设引出建筑物的用户线。在2对以下、距离不超过25m时,可采用铁管埋地引至电话出线盒,如超过上述规定时,则应采用直埋电缆。但该段管路应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
——END——
需要弱电资料可以私信我
我叫老梁。一个从业12年的弱电爱好者。
这里只有免费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