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桥架 >> 桥架优势 >> 评楼长沙中海阅溪府大区交付
周末抽时间去看了下中海阅溪府目前的交付情况,当然要说明的是,现有观点仅仅针对目前的交付区,而非一期的整个大区。
先说结论,总体来说有些失望,并不是说做的不好,产品呈现来说,有优点也有缺点。
小编主要是觉得,当年中海阅麓山我也去看过几次,在长沙刚需楼盘交付里面还属上乘,但这次探楼感觉中海在退步,特别是园林远不及当年的中海阅麓山,下面从六个方面说说这次的见闻吧,算是一种分享,说的不好欢迎斧正。
1、小区入口
首先看下主入口,大门宽高比还是不错的,比较大气,而且小区不是抬地式,人行出入比较便捷。
颜色与外立面有一定延续性,总体呈现比较简洁。
从左至右依次为消防车道门,人行道闸,值班室,车行道闸,从物业管理集成度来说比较合理,可以花较少的人力物力对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
大门两侧种了两棵高大的乔木,唯一就是树形不够一致,然后中间(值班室前方)要是做颗矮点的点景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我以前文章常分析大门的流线,这里就有个典型的案例,大门两侧商铺众多,配备了不少地上机动车停车位,沥青道路一侧为商铺前坪铺装,一侧为机动车停车位(此处做植草砖应是为了绿化率)。
入园流线上,如果没有这两侧商铺的停车位,那么入口就只有地下车行与地上人行二者交叉下,还会好点,但是目前又叠加了不少的商业地上车行,于是三者横纵叠加,互相之间干扰会更大点,简单来说地上出行肯定要穿越前坪车行流线才能去主马路。
次入口就显得小气了很多,仪式感也差些,但也算是良心,毕竟很多开发商可能连个像样的门头都不会有。
其次主入口前坪铺装与车行的高差太大,以至于现场看起来非常奇怪。
车行上与主入口的问题差不多。
小编认为主入口最大的弊端,就是地上停车位的开口与主入口较近,而且穿越了人行的前坪,如果底商的车行单独开口出入,或者与地库连同设口(错开人行前坪),那对人行影响就会小很多,整个流线会清爽不少。
2、小区入户
门楼总体分为三段,下部为入口,中间设置雨棚,上部设置采光窗,四周用仿石漆做造型框包住,仪式感还是有的,但是尺度较小,而且高度过高,宽高比例有点欠佳,故而不够大气。
入口两侧采用植物组团塑造仪式感,右侧设置矮墙,这也是目前主流的营造手法,但是由于两侧乔木的骨架太小,会有点撑不起牌面的感觉,可能也与离建筑较近,担心影响底层采光有关。
在主入口的设置方面,单元之间也会有点不一样,比如这个入口的雨棚上面就没有封窗,门楼上段立面效果就会有些松散。
主入口可以算中规中矩,大气程度稍显不足,其次无障碍设置有些不明显。
3、小区园林
在目前交付的区域,位于园区较难打造的地段,楼栋之间间距较近,然后双扑救面挤压绿化空间,这就是我常在文章中分析扑救面的时候提到的事,楼栋及扑救面的排布往往决定后期此处园林的塑造,毕竟硬件是先天的,后期开发商水平再高,也会有点力不从心。
这两栋之间的园林,其实小编也有点疑惑,消防扑救面必须硬化处理没问题,但是中间绿化区做大量的铺装去连通,实属不太理解。
实际上铺装的价格比软景还要更贵点,要是中间的绿化里面做点曲径通幽的小景,与边上的消防扑救面有些对比,搭配软化硬面,可能会更好点。
这张在楼上的图片可以看下铺装和苗木的关系,要说明的是,这个楼栋边上是做的L形消防扑救面,属于园区不利位置,不能代表整个小区。
单从这个角度看,由于场地受限,苗木肯定还是有些稀疏。
下面看下主入口进来的树阵,这里没啥优点,路比较宽而乔木选的比较小,树形大小、高度也不一致,虽然种植的时候还是往路中间做了一定的倒伏,但是夹道和仪式感完全没出来。
入口进来后,第一个核心主景还是做的不错,异形的类悬浮雕塑屹立于圆形盆状水面,边上三颗高大的乔木作为背景映衬,再远做了个矮玻璃墙,半透不透的拦住远处视野,避免一眼平川,设计上还是花了功夫的。
玻璃墙后方做了个组团,后方是个简单的廊架,小编认为这里的树阵和组团搭配,做的比刚进小区的树阵夹道要好,视觉层次更丰富,但缺点也很明显,树的胸径还是小了点,有点头重脚轻之感。
建筑前坪采用铺装和蓝色跑道搭配,从风格上看只能说比较简洁,素雅。中央绿化区做了树阵与地被搭配,树形还是选的比较统一,但营造手法比较呆板,直直的做一排不够灵动。
这张可以注意下最右侧的浅木色铺装,我开始以为是防腐木,后面发现是pc砖,这个的优点是经久耐用,缺点就是在硬面上点缀,不像防腐木可以适当软化铺装面,可谓各有所得吧。
园区部分点位做了洗手池,高度上也考虑了成人与小孩,这些人性化设计是不错的。
跑道上设置污水井盖,有点突兀,要是开始综合考虑下点位,设置在铺装或者绿化带里面会显得更具匠心,现在这个看上去有点像路面“肠梗阻”。
庭院灯与摄像头有机结合,可以弱化直接在立杆上做摄像头的呆板感,这个细节也是不错的。
雨水篦子好评,不仅花心思做了专属设计而且底部设置了钢丝网防止杂质掉入井道,减少了后期管道堵塞的风险。
扑救面上的花箱也是真材实料,实际上做些容易成活的树和灌木,比那些花期较短而且容易挂掉的花要好很多,毕竟不是每个物业都能做到运达那样。
园区的垃圾收集点也做的比较好,不仅点位设置上,考虑稍微远离楼栋入口,而且用绿化隔离,对园区的整体感影响也较小。
里面做了拖把池,水龙头,排水沟,可兼顾物业平时园区打扫,功能设置比较到位。
儿童游乐区不大,内容做的也比较简单,最大的亮点就是有个圆形的中央主题。
游乐区大面硬化,但是与周边绿化交接处未做排水边沟,后期可能造成小范围积水。
儿童游乐区设置的休闲座椅差评,太硬且毫无设计感,钢制的坐凳显得格格不入,冬天坐下去估计是个透心凉,坐凳底下的地被缺乏阳光,估计也不好成活。
园路塑造也过于简单直接,不算精致。首先两侧的组团没有弧线感(直挺挺的拉通),组团中间链接关系也较弱;其次道路两侧的苗木相互错开,这样夹道感也少了,最后道路铺贴也是非常单调。
排水上依然未考虑边沟。
小区园林是落后阅麓山最多的地方,无论绿化营造,还是铺装处理都相对呆板,园区苗木挑选与组团营造也不如阅麓山精致。
4、架空层
架空层简单的做了地砖与墙绘,未着重打造休闲或者室内健身,娱乐空间,不做过多评价。
5、地库
主入口车道进去,前段是做的轻钢玻璃顶,透光性较好,而且在侧墙四周用了植物进行遮挡,这点细节好评。
车道下去后,侧墙基本延续车库内部风格,顶部只刷白,未做过多处理。
地库从设计上来说以浅色为主,搭配较为明亮的光源,让人感觉很轻快,标识标牌系统目前只有小范围做好,引导性还是较好。
车位前段预留人行通道,地面采用地坪漆,车位后端采用钢制车档,耐用性较好。
顶部管线排布还是比较整齐有序,地下室顶板和部分管线都进行了喷灰处理(弯头部分不知缘由,大多没喷灰),这样可以弱化顶部的视觉焦点。
照明上做了单独的照明桥架,这个细节也好评。
柱子前端的窄消火栓细节好评,传统的都比较宽,占用车位空间,对停车有一定影响。
车位牌采用钢丝绳悬挂车位牌,在无吊顶的情况下,这种方式相对简单实用。
6、公区精装
入户大堂以灰色调为主,搭配深色的不锈钢门、电梯门套,整体还是比较简约大方,没啥问题。
一层大堂管井做瓷砖干挂隐形门,这个细节好评,整个电梯厅整体性高不少,踢脚线采用内嵌式的不锈钢,质感上好不少,但可能容易刮花一些,耐用性不及瓷砖。另外瓷砖铺贴与不锈钢条的镶嵌方面,虽然不是十分平整,但远看还是没啥问题。
标准层电梯厅正面的管井也做了隐藏,这点还是比较良心,再度好评,入户的门槛石、不锈钢踢脚线与大面的瓷砖也比较契合。
但有个地方可提升,墙面砖与地面砖要是能对缝,效果会更好。
消火栓面板也还是花了心思,尽量与瓷砖颜色做了匹配,但要是能和管井那样做隐藏的设计,效果会更好。
吊顶上左侧的一些设备开口要是能规整下做成直线,感官会更好。
标准层电梯厅侧面的管井门,没有挂瓷砖隐藏,电表箱直接外露在电梯厅,这些还是有些破坏了电梯厅的整体性。
标准层的出风口颜色与瓷砖也还是做了适当的颜色匹配(风口未定制颜色),算不上好评,但算画了心思。
公区精装,无论是工艺还是本身设计风格,相对来说还是做的不错的。
7、总结
关于阅溪府的探楼,小编就说这么多,虽然水平和精力有限,但还是希望能尽绵薄之力,探楼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或者贬低某个楼盘,只有公正客观的去评价,对消费者和开发商来说,才能形成促进作用,良性循环,开发商产品不断改进,越做越好,业主居住体验也越发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