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架

援港日记那些负重前行的瞬间

发布时间:2023/2/13 21:59:42   
如何防止白癜风的复发 http://pf.39.net/bdfyy/bdfzj/220709/11164657.html

3月6日,深圳卫视直新闻派出报道团队深入落马洲河套地区实地探访中央援港项目建设现场,记者陈晨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至今已超过60天。期间,她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个紧张瞬间与感人画面。5月6日,陈晨作为驻场媒体代表与建设者们一同见证了交付仪式的举行。

3月10日第5天

今天是项目开工的第五天。现场大部分工人依然只能住在这样的大帐篷里。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以往的项目,无论多么紧急,人来了都有住处,不管是临时建筑、宾馆还是民居。但是唯独这个项目,3月6日零点整,剪开铁丝网,所有人来到一片四面环水渺无人烟的地方,不仅没有临建,水和电都无法满足正常需求。这意味着什么?只能住帐篷,手机要省着用,上厕所不方便,洗澡不可能。

由于防疫管理,大家都不能离开工地,即便在深圳有家也不能回。在此基础上,还要日夜连轴转抢工期。许多建设者都说,他们几十年都没见到过生活条件这么艰苦的工程了,可以说是新时代的 、上甘岭。我接到任务来采访之前,想到条件会很艰苦,但真的没想到这么艰苦。有次我和同事们在尘土飞扬里拍摄了一个通宵加一个白天,浑身是土,晚上10点还在工地上等待分配帐篷,说心理不崩溃那是不可能的。那建设者们呢?只会更苦。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这些坚持、这些忍耐,都是为了与病毒赛跑,以时间换空间,抢救香港同胞的生命。我们的工作牌后面有四个字“铁骨仁心”,这也是正在这片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拼命的所有人的写照。

3月11日第6天

今天是项目开工的第六天,现在是晚上8点。所有人已经吃完晚饭又回到岗位上来了。站在工地中央,我们能看到从罗湖到福田的几乎所有标志性建筑,京基,赛格大厦,平安大厦。它们代表了深圳这座“爱搞钱”的城市在不同时期的高度和速度。

而我脚下这片灯火通明的地方,在一顶顶白帽子、黄帽子的步履匆匆中,在各种重型机器的日夜轰鸣中,已经从 天的荒地,变身为如今结构明晰的工地现场。这座30天医院,不再仅仅代表深圳速度,它更象征着深圳河两岸的温情守望。这几天白天,我经常能看到一群群大雁从工地上空,由南往北飞过。在这条钢筋水泥构筑的深港之间崭新的地平线上,有暖暖春日的生机荡漾。

3月14日第9天

今天是3月14日,项目开工的第九天,也是深圳全城因为疫情按下慢行键的 天。

12日,工地曾因为防疫排查而停工24小时,而后迅速恢复了喧器忙碌。我们眼前的这番景象与安静空荡的市区只有一河之隔。然而疫情的蔓延仍然给工程进度带来了严峻挑战。首先,在已经全天候施工的情况下,能不能把之前停工的24小时工期给抢回来?考虑到临时增加人手这个办法也会触发疫情风险,目前可以做的只能是现有人员在之后的箱体装配环节见缝插针提高效率。所有人压力都很大。其次,在防疫措施趋严的情况下,还能不能维持之前的工作节奏?今天起,现场的数千位工人都必须先做核酸再领餐,这多出来的用于排队的时间又怎样才能抵消,使防疫和工作达成平衡? ,在疫情全国多点散发的情况下,后续人员物资能不能及时到位?要知道,医院建设用到的零件的生产线分布在全国各地。

我今天就遇到一位ICU病房的建设者,他告诉我们,现在已经有多家供应商因为当地防疫要求而突然停工,他们采购的部件要么根本无法出厂,要么出厂之后受到物流影响而不能迅速运抵深圳。不管是人等零件还是零件等人,都会导致工期进一步紧张。河套地区的天气越来越热了,今天我们光是在太阳下拍摄、采访,就感到头晕脑胀,恨不得就地躺平。而在这燥热的环境中,那些焦急地、想方设法地赶着工期的人们,才实实在在地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了疫情时代的“效率就是生命”。

3月16日第11天

今天是项目开工的第十一天,也是一个关键节点。因为所有地基、地面作业已经完成,全面进入到下一阶段,管道架设和箱体安装。这意味着什么呢?前期和后期的作业面需要交接,不同专业的人员需要轮换,大量的吊车取代了浇筑车和挖掘机。在这样的衔接环节,各种各样的状况随时可能突发。比如,进出太密集导致内部突然堵车了,本来一个箱体10分钟就能完成吊装,但运输车却堵在门口20分钟还没来,那么今天的进度就赶不完;再比如,从外地赶来深圳的工人,家乡突然暴发了疫情,他不再符合进入施工现场的防疫条件,那么怎么临时找人顶替。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大工程一定是像一台复杂精密的仪器,小齿轮们只要在转,就能按时完成。但实际上,在这里,没有人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大大小小的意外轮番发生,每个人随时都要顶上本职之外的补台和动态调整。我看到有年龄相当大的管理层人员,刚开完会,就主动说要去熬夜指挥交通;我看到有工长说今天不赶进度了,要找出时间去关心工人的生活起居。千头万绪,见招拆招。在工地的这些日子,我就想,当我们开玩笑说“基建狂魔”的时候,不仅仅是一项项超级工程的名单,背后更能看到中国人最朴素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3月17日第12天

今天是项目开工的第十二天。我身后的这块就是ICU病房区域。今天我见到了一位医院ICU病房的建设者。他告诉我,这次建设与当时有很大区别。首先,工艺流程不仅仅是满足能用、达标的条件,在外形美观上、材料精细化上都可以与业内的“精品工程"比肩。其次,在材料的使用上,这次不管是隔离变压器还是其他设备,都严格规定了生产厂家,医院建设的材料基本一致。另外,ICU病房相关区域的划分也更为细致,多达4个部分,清洁区、半限制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疫情以来,国家也专门调整了收治新冠病人的ICU病房的负压标准,病房内外的压差从最早的5帕微负压,变为了现在的15帕。尽管只是一个数据的变动,但实际上,它要求病房的气密性更严、排风量更大、排风口处还要再增加高效的过滤设备。

参加这座医院建设的团队,很多都身经百战,他们丰富的经验也体现在细节之处。比如,有一个团队曾经建设过深圳三院医院,当时的ICU病房的插座主要集中在医疗仪器放的一侧,如果仪器被挪动,就可能通不上电。那么这里的ICU病房,在墙面其他部分还预装了十多个插座,医疗仪器的摆放可以完全依照现场需求灵活处理。

医院的建设者告诉我,年他们施工那会儿为了赶进度天天只能吃泡面,现在在落马洲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从深圳配送来的三餐都很不错。其实,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很多人把这里比喻为香港的雷神山火神山,但它们实则有着天壤之别。两年前我们被病毒打了个措手不及,现在我们在见证一场有准备有底气的正面反击。

3月18日第13天

今天是项目开工的第十三天。今天带大家来到这片施工人员居住的帐篷区。我脚下踩着的不是硬化水泥,而是泥土地。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施工人员的高低铺就是直接放在这样的地上。我到现场采访以来也在这样的地上睡过觉, 的感受就是“潮湿”,从泥土里渗出来的潮湿,一觉醒来,褥子底部全变湿了。

这是源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独特的地理情况。河套地区是年深圳河治理完成后裁弯取直“造出”的一块陆地。先天条件决定了这里的泥土含水量大,淤泥多、湿地多。类似于这样的土地条件在建筑专业领域也被称为软地基,它不仅潮湿,而且承重非常差,别说盖楼,光是开进来一辆大型机械车,就可能直接陷进去。现场团队也很形象地比喻为他们正在“豆腐上建房子”。因此,医院工程开展的初期,施工团队花了很多时间来做软地基的加固工作,先把一根根长达12米的桩基打进泥土里,后续的建设才能跟上。为了抢时间,医院区域全都处理好之后,现在才有机会转过头来处理施工人员居住区的地面。按照我收到的消息,应该在最近几天,帐篷区的地面处理就会完成。天气预报说,再过4天就要下雨,希望那时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可以搬到新铺好的水泥地上居住,干干爽爽地睡个好觉。

3月19日第14天

今天是项目开工的第十四天。我在B1工区的沟通群里看到一段很“幽默”的对话。监督人员问这片的负责人,清点一下工人数量,现场怎么看不到太多人;负责人回答说,今天工人都在箱体底板下面作业,看不见的。我头顶上是这两天陆续运来的ICU箱体底板,这个1米左右高的空间非常重要,风管、水管、桥架、线管、电线电缆都要在这儿架设。本来,按照正常的施工流程,完成下面的所有管线之后,上面的箱体才会运来并拼装,这样两批人的作业面才不会“打架”。但现在为了赶时间,箱体拼装和管线布局只能双线并行。我现在站起来的话,弯着腰前进都很困难,可以想见,工人们在这儿还要搬材料、要安装,到了夜间外面的照明又覆盖不到,挺受罪的。

架空层管线工作的负责人跟我说,看到工人在这么难的环境下工作,很心疼。我的心里百感交集,建筑工人算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最能吃苦的人了,他们都觉得苦,该有多苦?同时,我们也谢这些作出了舍弃和牺牲留在这里的建设者们。在一个个这样狭小的角落里,一艘生命之舟正初具规模。

3月20日第15天

今天是项目开工的第十五天,我们来到工人生活区。出于防疫要求,目前工程上所有工人按照所在的工区划分住宿的地方,衣食住行以及核酸采样都努力实现本工区的闭环管理。

我所处的B1生活区,有围栏、两个大门,分别是人员出入口和车辆出入口。我们从人员出入口进来,这里是人脸识别的闸机,只有住在这一工区的人员才能够出入。往左拐,大电扇已经在装起来了。这边是两间冲凉房,热水也是近两天就会就位。再往里走,这是饮用水热水器。那边是洗漱池。我旁边的这个小柜子叫充电柜。因为工程时间紧,大部分人还是只能住在帐篷里,用电这件事就变得又急需但是又危险。尤其是这两天随时都可能下雨,不可能每人都拉一个插线板放在床上给手机充电,所以用充电柜来缓解燃眉之急。

此外,这里生活的两千人还配备有6-8名保安人员以及几位保洁人员。我们问了这片的后勤负责人,他说,想建造一个这样水平的住宿区,大概需要3-5天时间,他还告诉我,这里也被苦中作乐的大家比喻为“河套地区的先行示范生活区”。

一个热水澡洗去粘了十几个小时的汗水和泥沙,一部有电的手机在测核酸时能展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3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