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桥架 >> 桥架发展 >> 虽身披重甲火力威猛,却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一、一战的教训与突破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军每一次进攻德军的预设阵地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德军的密集的重机枪和迫击炮以及战防炮火力无情的收割着法国官兵的生命,可以说法军的每一次进攻都是用生命换来的胜利的,还有一些付出了无数代价却没有取得胜利的战斗。
战争结束以后,法军国陆军参谋部对一战中的教训做了深刻的探讨和总结,那种依靠优势兵力,悍不畏死发动盲目冲锋的打法,已经令法国付出了整整一代人的代价。可以说战争的胜利与和平是非常苦涩带有浓烈铁锈味道的,没有人想要再一次经历如此惨痛的战争,更不想再一次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
为此法国陆军参谋部决定注重发展坦克,这种武器在战争中接受了足够的考验,尤其是英国人列装的大游民步兵坦克,这种坦克拥有足够的装甲抵御重机枪和小口径火炮的攻击,可以掩护步兵突破敌人的防线,压制敌人的野战工事或者永备工事。所以这种坦克给法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年就下令建造法国自己的步兵坦克,也就是重达70吨的夏尔坦克。不过夏尔坦克缓慢的研发进度导致它并没有来得及参加一战,战争期间只生产了3辆,而战争结束后才勉强生产了10辆。
法国陆军在年下发了新式步兵坦克的研发计划,该计划要求雷诺公司和施耐德公司通力合作。研发生产一款满足掩护步兵任务,同时又能够一炮把敌军野战工事扬掉,压制敌人永备工事的步兵坦克。它还需要拥有足够的自卫能力,以应对在没有步兵与其互相掩护的情况下,遭到敌人的步兵围攻的局面,鉴于其所承担的突破防线的任务,最终它被定型为“突破坦克”。
之所以要求两家公司通力合作是有原因的,并非是法军不采用竞标方式,而是一战中法国工业界的竞标已经走进入了死胡同,这导致很多企业拿出的武器射击方案都没有任何建设性可言,法军往往只能在矬子里拔大个选一些可堪一用的武器来列装部队,这也导致了很多武器在前线受到了恶评,而它们也确实不是战士们最想要的武器。很显然,在经历了一战的惨烈教训以后,法国陆军总参谋部开始重视士兵们的生命了。
二、突破坦克的研发
实际上在法国在一战结束前,不算夏尔坦克,已经拥有4种步兵坦克的研发项目了。其中包括雷诺公司的SRA步兵坦克,施耐德公司的SRB坦克,霍梅库尔特海军锻造钢材公司的FAHM坦克和地中海钢材公司的FCM21坦克。
这四种坦克都是基于夏尔坦克改造出来的缩小版型号,总体来说形象上也大同小异,吨位也都在15吨到19吨之间。要说最显然的特征大概就是为了降低坦克的大小,坦克的75毫米主炮被安置在了车身里,而坦克的炮塔都装备了两挺重机枪御用防御步兵攻击,压制敌人的工事使用。
尽管每辆车都拥有一些独特的设计,比如FAHM坦克使用了独特的液压悬扭杆,FCM21坦克使用了板簧桥架设计。但法国陆军认为这些坦克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其行驶起来表现的笨重不堪,最大行驶里程也非常短,就算步兵不能一口气飚出一百多公里,但也不能让坦克频繁加油吧?所以要求将四个方案全部废弃为新式突破坦克让路。
于是施耐德公司和雷诺公司在年的时候,总算按出了全新的设计方案,这一次坦克是在之前下马的步兵坦克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良而来的,总体造型上的变化不是很大,只是做了一些局部优化,尤其是坦克前装甲的倾斜角度略微加大获取了更好的等效防护性能,而主炮依旧安装在车右侧,炮塔装备两挺机枪。但是其使用的设备和装甲,以及加工工艺等各方面都有所更新。
法国陆军也认可了这种尽可能利用已有资源进行最大优化的设想,并允许两家公司各自先制造样车供军队进行测试,然后再根据军队的测试结果和意见,进行后续的改良。样车于年5月初被交付给了陆军,并在香槟是试验场接受了越障,行驶,火力和防护性能的测试。为了验证坦克的防护性,陆军测试人员还叫来了战机使用大口径机枪对坦克实施灌顶攻击。
结果是令人非常满意的两种坦克的防护性能都很优秀,火力足够在抵近之后将敌人的野战工事一口气扬上天。而它们的越野行驶速度达到了19公里每小时,公路行驶速度28公里,即不会将步兵远远的甩在身后,又拥有适中的机动性,越障宽度更是达到了2.4米,堪称非常完美。
但参加了测试的戴高乐提出了一些刁钻的问题,那就是坦克炮塔使用的机枪只能用来对付敌人的步兵,如果遭遇敌人的坦克袭击该怎么办?坦克必须大角度的转动车身才能够将主炮对准敌人,而如果坦克原本正在执行攻击敌人防线的任务,那么这样一来是不是就将脆弱的侧面暴露给敌人了?于是样车虽然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打道回进行优化改良。
时任陆军上校的戴高乐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德军的战俘营里有幸和图哈切夫斯基关在一座牢房里,两人对骑兵和坦克作战有过一些交流。后来戴高乐在苏俄内战和苏波战争中曾经前往波兰支援战斗,见识到了东西斯拉夫人高超的骑兵作战技巧,因此戴高乐萌生了依托装甲和速度取得平衡的坦克组建机动部队的想法。当然这个战术构想并不是他要求突破坦克回炉重造的主要原因,而是样车确实存在这种问题。
三、诞生就落伍的B1突破坦克
虽然戴高乐的建议使得突破坦克又一次打道回府,但是坦克的实际设计已经基本定型,雷诺和施耐德公司并不想将自己的杰作推翻重新设计,于是在保留突破坦克已有设计的基础上,将设计了一座更大的铸造炮塔,以容纳下一门47毫米速射火炮和一挺7.5毫米同轴机枪,这种坦克炮在30年代属于很强大的反坦克武器,隔壁德国汉斯的坦克在它面前简直就是脆如薄饼,只需一炮就能让德国坦克“乖乖地脱帽致敬”。
新式样车的装甲厚度也达到了40毫米,尤其倾斜的首上装甲等效防护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陆军总体来说对新改良的设计非常满意,它拥有并将其命名为B1突破坦克,又称为B1重型坦克,首批订购7辆用于训练部队使用。尽管这一修改方案和陆军参谋部的首肯,使得戴高乐上校无话可说,但这不能改变在他看来B1坦克一诞生就落伍的事实。B1坦克并没有使用全焊接工艺加工,它依旧属于传统的铆钉结构设计,在遭遇攻击时铆钉极有可能脱落并打死打伤车组成员。
其实B1坦克如果适当的加宽一些,就能安装一台横置发动机,从而释放出更多的车内空间并拥有一个更大的炮塔族权,这样就足够将它的75毫米炮放回到炮塔里了,还能增加一名车组成员。如果这样它就是名副其实的重型坦克了,不但能支援步兵还能进行反坦克作战。
而那个基于车宽度身进行极限放大的炮塔座圈也容纳不下更多的人,虽然更换了一门47毫米坦克炮,但是车长需要一边指挥车组,一边独自操控炮塔进行战斗,并独立完成弹药装填。可以说能够通过B1坦克车组训练的车长,个顶个都是哪吒级别的,堪称拥有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查看敌情,指挥战斗,装填开火一气呵成,一点都不带含糊的。
后来法国还生产了拥有60毫米正面装甲的B1B坦克,戴高乐也认可了B1坦克是一款优秀的突破坦克,它非常适合用来辅助步兵作战。不过戴高乐所担心的问题还是在年法国战役中发生了,尽管法军将一部分B1坦克列装到装甲师中充当重型坦克使用,但是它自身存在的缺陷非常明显,尤其是它所装备的那门47毫米炮,在40年代它已经不能满足反装甲需求了,更无法击穿当时德国装备的三号和四号坦克。
尽管B1坦克可以仗着自己厚重的装甲硬抗德军坦克的攻击,将车身右侧的75毫米炮慢慢对准敌人,但是其笨重缓慢的车体,加上主炮没有左右射击角度的问题,时常会被德国坦克绕后攻击。或者被引入伏击圈,然后被德剧你的88毫米炮一个个敲掉。这个问题在皮尔·波洛特上尉指挥的B1坦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战斗中依靠主炮击毁了13辆德国坦克,承受了次攻击,可以说近乎立于不败之地,但最终还是势单力孤被德国人的机动战术所击败。
结语
B1B的综合设计整体依旧沿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坦克设计概念,可以说从诞生开始就已经落伍了。尽管这种坦克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德军的机动战术和88炮面前,装甲厚重堪称移动掩体的B1坦克也没能挽救法国。
参考文献:
《法国步兵坦克》
《-法国坦克和装甲车》
《TheEncyclopediaofFrenchTanksandArmouredVeh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