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电气设备是具有一定防爆性能的潜在点火源,用于爆炸危险场所。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失效是引发爆炸事故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可以有效降低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但使用前安装不合理、使用过程中老化、维护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都会增加防爆电气设备本身的使用风险。做好安全工作,要防患于未然,要对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下面是一些在爆炸危险场所设备常见的防爆安全隐患及解决方法。1、设备选型中的防爆安全隐患1、选择爆炸危险场所的普通电器产品。2.煤矿用电气设备应选择在工厂场所。3.爆炸性粉尘环境应选用气体环境防爆电气设备。4.从产品的外观和结构来看,似乎是防爆产品。但这些产品既没有产品铭牌,也没有防爆标志和产品认证信息(例如防爆合格证号)。同时不能提供产品的防爆证明。5.从产品外观和结构来看,怀疑是防爆产品。但这些产品的知名品牌只有“EX”通用标识和防爆标识,没有产品认证信息(比如防爆合格证号)。无法查询确认产品是否通过国家授权检测机构的检验认证。6.被专业检测人员判定为普通产品但有防爆信息品牌名称的假冒伪劣产品。7.在有IIC物质的危险场所,选择IIB防爆产品。8.设备选型需要T4温度组,实际选用的是T1温度组的防爆产品。2、防爆电气产品本身存在安全隐患1.防爆电气产品外壳损坏。2.防爆电气产品铭牌缺失或模糊不清。3.防爆增安型复合产品的防爆腔和接线腔的隔离密封填料不符合要求。3、电气设备安装方面存在的防爆安全隐患1.电缆引入不符合要求。2.多余的进气孔用水泥/塑料塞塞住/不塞住。3.紧固螺栓不一致、缺失、松动、生锈、缺少弹性和平垫。4.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电缆或电线入口直接与钢管连接。5.挠性管直接与设备相连,没有安装电缆引入装置。6.安装在隔爆设备中的电缆引入装置与隔爆设备不一致。7.隔爆型设备的隔爆接合面间隙过大。8.隔爆接合面的腐蚀。9.盖子和盒体之间的隔爆接合面是有涂层或衬垫的。10.独立的隔爆室相互连接,没有隔离和密封措施。11.隔爆接合面与固体障碍物距离小。12.箱体老化或密封垫老化导致防护等级达不到要求,内部进水。13.未经批准,在增加的安全设备上更换或增加电气部件。14.防爆扰流管弯曲过小,扰流管老化,橡胶护套损坏。4、电缆线路敷设存在的问题1.电缆更换并损坏。2.电缆直接连接在危险的地方。3.电线被拼接在增加的安全线路中。4.连接穿线盒中的电线。5.电缆穿过不同区域时,没有采取隔离和密封措施。6.铠装电缆未配备铠装电缆引入装置。7.铠装电缆的铠装层暴露出来。8.闲置的电缆末端应放置在危险的地方,多余的裸铜导线应随机放置在增加的安全接线盒内,不进行固定或绝缘处理。5、接地及等电位连接问题1.外部接地未连接。2.外部接地线串联,电缆桥架与液体输送管道等电位连接。3.外部接地线小于4mm2。4.外部接地螺栓被腐蚀。6、检查维护1、防爆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实行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专业检查检验制度。申诉中引用的典型案例反映的问题是日常检查维护的重点,具体内容不再赘述。在检查维修过程中,发现防爆电气设备因外力破坏、大气腐蚀、化学腐蚀、机械磨损、自然老化等原因导致防爆性能下降或失效。应该大修。防爆电气设备的维护应按照GB.13-进行。维护后无法恢复的原等级防爆性能,可根据实际技术性能按以下原则处理:(1)降低防爆等级;(2)降为非防爆电气设备。2.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性能失效如果在维修过程中发现防爆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参数发生变化,与原防爆类型和设计不符,无法修复,则判定为无效,并迅速停机更换,例如:(1)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严重变形,无法修复;(2)隔爆面损坏严重,无法修复;(3)隔爆间隙超过国家标准,无法恢复;(4)防爆电气设备外壳开裂,不符合原防爆类型要求。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