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桥架 >> 桥架前景 >> 你不知道的城市蜘蛛网我在方家修胡同
导
读
我以为我会将理想照进现实,
直到我深入方家胡同开始了三个月修行;
我以为我会哭,但是我哭着笑了;
我是方家胡同的驻(xiu)场(xing)设计师,
我是能HOLD住工地的曾师傅。
从穿短袖都嫌热的9月,到戴皮帽子都嫌冷的12月,我基本每天都会出现在方家胡同,在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现场问题中,整理这些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是让我头疼了整整三个月的第一难题。
01
建筑儿子遭遇强电爸爸和弱电妈妈
“整理这些城市蜘蛛网,也是我的活儿”
我第一次去方家胡同调研的时候,
看到这些电线纷飞的景象,
除了担心面前那根线有掉下来的危险之外,
其实并没觉得有什么,
怀旧电影看多了的我,
甚至觉得这些电线配上那些斑斑驳驳的墙面和婆娑的树影,形成了旧城独有的气质。
当我拿到设计任务书的时候,
我才知道整理这些被称为城市蜘蛛网的乱线,
和立面整治提升一样都是我的工作任务……
不过,以我以往“丰富的经验”来看,
作为一个建筑师,
我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广亮、金柱、蛮子门。
而这些线,我能干的也就是深化一下导则,
并配合专业部门按照我的设计效果来具体实施。
施工开始一个多月以后,
墙面重新整修了,
山墙的博风板加上了。
立面的整治效果逐渐看出点意思来了,
可是那些乱线在整理了N轮以后还是那么纠缠不清,
特别是在新粉刷的墙面的衬托下,
它们反而显得更加显眼了。
于是,在各级领导的质疑与质问下,
我不得不开始动手研究一下这些乱线到底是些什么来头。
经过一整天的仰望苍穹,
我多年的颈椎病神奇地治好了。
当然我也终于搞清楚了
这其中有些是强电,来自供电爸爸,
有些是弱电,主要是有线电视线和网线,
来自各个供应商公司妈妈。
我甚至把每一条都标出了来源,
试图从这一团乱麻中理出一些逻辑,
这是我的成果:
看起来是不是很清晰?
我觉得我已经准备好去动手理清这一切了,
于是我带着满腹图纸,雄心勃勃地来到了现场。
02
忽如一夜春风来,线为什么更乱了
强电爸爸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把线路都理了一遍。
到了现场我就傻眼了
怎么一夜之间墙上的线都不一样了?
虽然看起来横平竖直了,没有那些斜着的乱线了,
但为什么多出了很多原来没有的线啊???
于是我赶紧给各个我能想到的相关人员打电话询问,
原来是强电爸爸听到了人民群众关于电线太乱的呼声,
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线路都理了一遍。
这种热心和神速,虽然让我着实很感动,
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比方说,出现了横向的很明显的走线,
将建筑立面生生打断,
而且有些被固定好的是直线,有些就相对弯曲没有规律;
比方说,强电线直接与居民窗户产生了较为暧昧的关系,影响使用;
比方说,引上管特别高,实在是很影响美观。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我还是觉得这个效果实在不甚理想,
于是我开始了与强电爸爸的沟通,
希望征得他们同意,
将整体的引上放低一点,
与建筑下部的青砖贴面平齐,使其消隐。
但获得了强电爸爸的拒绝。
理由是规范规定强电引上必须要满足离地1.8米,
而且强电线中间不能剪断再接,因此距离也是问题,
同时地下强电线路是套管的,位置也不能移动,
重重困难,看起来每个都几乎无法解决。
03
终于看到了曙光
我开始自己一点一点刨地。
你以为这样我就放弃了吗?
怎么可能!
对于一个有重度强迫症的天秤座颜控建筑师来说,
这么影响立面效果的问题怎么能忍!
不过光有决心没用,得想辙。
但办法也不能从天上掉下来,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我想看看埋在地下的强电电缆能不能移动,
毕竟如果能移动强电,其他一切都能有应对的办法。
于是有一天,
我跟施工队借了一把锹,
开始自己一点一点刨地。
大概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本来以为强电埋地部分和竖向部分是整体套管,
但刨过之后非常惊喜地发现,
强电引上管竖向套管与埋地部分是分别套管的,
应该可以进行移动,
于是我又双叒叕去求强电爸爸了。
强电问题有了解决的一线生机,
我又开始转战弱电,
一开始觉得弱电线路自由度较大,
相对比较好移动。
然而现实永远比理想复杂得多。
经过我们仔细的整(扯)理(皮),
发现这些弱电线分属不同的公司,
光网线就有移动的、电信的、联通的,
还有一些以前根本没听过名字的公司的……
虽然这条胡同的弱电已经入地了,
但是从引上穿出来的线路依然在天空中自由飘荡,
加上各个公司彼此毫无联系,
大家各牵各的线,
这才造成了弱电现在的状况,
杂线多,且方向各不相同。
不过,好在弱电妈妈温柔可亲,
她手下的孩子虽然众多,秉性各异,
但经过了一通“耐心教导”,
大家还是能坐到一个桥架中,和谐共处的。
终于,在强电弱电都有解决方案之后,
我们联系了专业的部门,
将强电引上移动并加通长桥架,
弱电引上剪断至mm整体增加桥架之后,
才呈现出最终的效果。
整理后的电线和整修后的立面在一起,终于又和谐了
04
平白多一条线
“我当时气得甚至忘了拍照”
和线路的大战经过了几个回合终于大获全胜,
我本来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
准备继续专心搞我的广亮、金柱、蛮子门。
没想到没过两天,
当我又一次如往常一样啃着早点来胡同的时候,
忽然发现干净的墙面上莫名地又多了一条线,
在刚装好的桥架外面恣意游荡,
而且还歪着插进了旁边的家里。
我当时气得甚至忘了拍照。
真是有一种不知道说什么好的心情。
我赶紧寻着那条线摸进了院里。
发现是院里新搬来一家人,
人家得上网呀,
于是就找人来安装了宽带,在外面多拉了那么一条线。
我第一次突然意识到,
这么久以来我一直搏斗的那些蓬勃的乱线背后,
其实是大杂院混杂而拥挤的居住方式。
每来一家新人,就要多一根线。
需求太大,
无形中给我们增添了很多工作难度。
线路的混乱很大程度上,
是由胡同这么大的人口密度造成的。
然而的然而,
我们在施工的时候,
特意把桥架做成了可开启的,而且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新加的线完全可以拉进桥架里来,
不过事实证明这并没有什么用。
那么,
为了能持续保持胡同的风貌,
使胡同一直整洁下去,
我该怎么办?
我总不能天天事无巨细地在那盯着,
就算能,
我也不能拉着胡同里每个不认识的人,
看起来特别不尴尬的去问他,
“
诶,哥们儿,新来的?上网不?
”
难道我要兼职当个保安队长吗?
这肯定不行。
思来想去我决定为这些电线做个更详细、更可持续的导则。
05
失败流产的电线导则
“一切就是那么令人迷惑”
于是我开始查阅资料,
想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
但是结果让我大失所望。
一向擅长搜集国际案例的我
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合适的资料,
就连以事无巨细著称的京都风貌导则,
虽然提到了很多很多细节,
包括下水道、消防、太阳能等等等等,
但就是没有跟电线有关系的任何内容。
然而,当我翻到京都的街道照片的时候,
发现他们很多电线并没有入地,
这与他们地震多发的情况是分不开的,
电线埋在地下,维护困难,安全性也差,
但那里的街道看起来错落有致,有一定之规,
电线虽然在空中飞舞,但由于它们都能有序地按照一定方式汇到周边的电线杆上,
街道的风貌依然是完整的。
一切就是那么令人迷惑,
找资料的一无所获最终让我放弃了编个更细的导则的想法。
又一个早上,
我一边啃着早点一边在胡同里溜达,
一个大爷从我身边路过,
嘴里嘟囔着:这才有点胡同样!
我抬头看了看,
整理好的胡同的确干净整洁多了。
想起刚来的时候,
居民们不屑地调侃:
“
你们又来刷墙了?
”
原来收拾整理好了,
大家还是会觉得心情舒畅很多。
这时候我突然好像明白了,
为什么京都风貌导则里并没有电线的内容。
在那样的环境里不管是居民还是工人对古都的风貌都有一种敬畏,
也许在电力部门或者电信部门自己的技术手册里会有更细致的走线要求,也许并没有,
但是我相信这一切一定有规矩、有要求、有细节。
经过这次整理,
方家胡同的建筑儿子、强电爸爸和弱电妈妈更和谐美满了。
作为一个见证了整个过程的驻(修)场(行)设计师,
我真心希望这种和谐美满能更长久地保持下去。
正在刷朋友圈的小伙伴们,
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疑问,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gou)言(da),
走中国特色理电线之路,
就靠大家啦~~~!!!
我是能HOLD住工地的曾师傅,
我在方家修胡同。
文中项目相关图片由曾师傅提供,其它由编辑所加,来自网络。